尼木藏語意為麥穗,寓意大豐收,是藏文字和藏香文化創始人吞彌·桑布扎的故鄉,被稱為“藏文鼻祖之鄉、藏香文化之源”。
8月26日上午,第二屆全國青年藏學研討會在西安市陜西師范大學舉辦。
水磨長廊育藏藥,守藝匠心釀藏香。
參加第七屆北京國際藏學研討會后,中國民族建筑研究會副秘書長、藏學研究專家馬扎·索南周扎在接受中國西藏網記者采訪時表示。
一陣陣摩托車的喇叭聲由遠及近,身著藍色校服的學生們在家長的護送下,背著書包、拎著行李箱雀躍著奔向校門。如今深山峽谷內的小小村落,孩子們都盼望著上學,父母們對待教育的態度積極,對待學校更是一百個放心。
近日,記者探訪皮央和東嘎遺址,來到遺址的山腳下時,看見一位老人正在為前來參觀的游客作講解。
一陣陣摩托車的喇叭聲由遠及近,身著藍色校服的學生們在家長的護送下,背著書包、拎著行李箱雀躍著奔向校門。
多年來,馬扎·索南周扎致力于青藏極地建筑與人居環境的學科研究,他十分期待青藏極地建筑與人居環境研究,能夠逐步在新時代,摸索出中國本土建筑研究的特色范式,積累形成中國本土建筑研究的特色分支。
藏文古籍文獻是珍貴的文化遺產,是藏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圖為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藏文文獻資源數字化技術集成與應用示范》標志性成果之一“藏文古籍版面分析和文字識別系統” 受訪者供圖
在青藏高原,藏香是老百姓家中必不可少的日常用品。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尼木縣吞巴鎮吞達村是藏香發明者吞彌 桑布扎的故鄉,被稱為藏香發源地,也是生產藏香歷史最悠久的地方之一。
古籍修復是文物保護工作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為了讓大家更好地了解文物修復知識,體驗文物修復的樂趣,增強文物保護意識,近日,西藏博物館開展了“妙手煥書顏——古籍修復”體驗活動。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梢哉f,我見證了吉隆口岸的發展?!蔽鞑刈灾螀^日喀則市吉隆邊境經濟合作區貿易協會秘書長李超華告訴記者。
近日,第七屆北京國際藏學研討會召開期間,“發現清代佛化康熙唐卡”學術講壇在中國藏學研究中心舉辦。通過一系列研究考證,海春生個人得出“該唐卡為清代佛化康熙唐卡”的結論。
伴隨著清晨柔和的陽光和上課鈴聲,8月15日早上,今年13歲的視力障礙男孩次登平措終于迎來了他在特殊學校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