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云路:從適合自己的“位置”認識藏傳佛教
中國西藏網訊 “《寺院與社區:藏傳佛教中國化視野》一書以‘寺院與社區’關系為切入口‘破題’藏傳佛教中國化,探討國家、宗教、社會等要素作用于藏傳佛教中國化的有效形式,是構建宗教中國化話語體系的有益探索?!?/p>
7月3日,構建藏傳佛教中國化學術話語體系研討會暨《寺院與社區:藏傳佛教中國化視野》新書發布會在西藏自治區社會科學院舉行?!端略号c社區:藏傳佛教中國化視野》作者、西藏自治區社會科學院學者廖云路在會上以《從適合自己的“位置”認識藏傳佛教》為題介紹了該書的基本情況?! ?/p>
圖為會議現場 攝影:王佳豪
圖為廖云路在會上介紹《寺院與社區:藏傳佛教中國化視野》一書的基本情況 攝影:王佳豪
據悉,《寺院與社區:藏傳佛教中國化視野》把藏傳佛教與社會的關系具體化為“寺院與社區”的關系,作者對拉薩扎基寺、策門林寺、丹杰林寺及其所在社區進行了歷時3年調查和寫作,先后訪談了近100名宗教管理干部、寺院僧人、社區居民,并將問卷調查的方法運用于藏傳佛教的研究中,描繪出不同時空環境下寺院與社區的資源交換規律,有利于從中探尋積極引導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可行路徑?! ?/p>
圖為《寺院與社區:藏傳佛教中國化視野》 攝影:王佳豪
廖云路說:“藏傳佛教中國化是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在宗教工作中的根本遵循,釋放出巨大的政治意義與學術意義。加快構建藏傳佛教中國化學術話語體系,已然成為學界的共識。在這些年對藏傳佛教的研究中,我的經驗是要從適合自己的‘位置’來認識藏傳佛教?!?/p>
適合自己的“位置”究竟是什么?這個“位置”由哪些因素構成?廖云路認為,首先要有扎實的政治素養;其次要熟練運用的宗教社會現象和社會學研究方法;再次是設置合理的研究目標;最后是樂觀的心態和堅韌的意志。
與會專家學者們認為,“寺院與社區”關系的提出是構建藏傳佛教中國化學術話語體系的自主理論創新,該研究再次印證了中國化是藏傳佛教發展的必然要求,黨和國家的宗教工作理論和政策在西藏的成功實踐促成了今天宗教和睦、佛事和順、寺廟和諧的良好局面。藏傳佛教中國化研究應深入到具體問題中去思考和調研,加快構建這一具有中國特色、西藏特點的哲學社會科學學術話語體系。(中國西藏網 記者/王佳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達孜開展“強看齊、學思想、講精神、頌黨恩”主題宣講活動
7月1日,西藏拉薩達孜區為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2周年,開展“強看齊、學思想、講精神、頌黨恩”主題宣講活動。[詳細] -
西藏博物館探索文物活化利用新路徑
1977年,卡若遺址在昌都水泥廠工人修建廠房時被無意發現。[詳細] -
奮斗者·正青春|高錢勝:奮戰高原十二載 最美年華護“天路”
眼下全國大部分地方夏日炎炎,地處西藏北部的那曲市卻寒意猶存。穿戴厚重的棉衣、棉帽,認真檢查鐵軌安全狀態,高錢勝和他的同事們在青藏鐵路高海拔的那曲段已堅守了十余年。[詳細]